close
與你分享一個自我覺察的小故事:
見自己:認識局限,開始反省
《道德經·第七十一章》中講:「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」
一個人,知道自己的無知,是明智的;不知道自身的無知,是愚昧的。
真正厲害的人,都是發現自身局限,不斷自我反省,從而突破小我,走向覺醒的。
明朝時期,有一個縣令是大家公認的清官,但他脾氣有些古怪。
在審案的時候,有時會大發脾氣,衝人大哄大叫,可沒人敢提醒他。
於是,輔助他的師爺,便想了一個辦法。
在一次審案現場上,縣令看到罪犯還不認罪,剛想發脾氣的時候。
身旁的師爺,突然大聲喝道:「大膽罪民,證據確鑿,你還不認罪?你想挨板子嗎?」
在場的人包括縣令都被嚇一大跳,所有人都盯著師爺默不作聲。
縣令剛想出聲提醒時,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也經常這樣發脾氣說話。
下堂後,縣令反省了自己,決定以後再也不這樣亂發脾氣去審案了。
後來,縣令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愛戴,成為有名的好官。
楊絳先生曾在書中寫道:「人生一世,需有三個自覺,無非是認識自己,洗練自己,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,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。」
深以為然,能夠自覺的反省自己,改變自己的人,都是生活的強者。
突破原有認知,打破固有思維,改變慣有習性,靈魂才能昇華,境界才會提升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